全方位審視內部控製(doc 13頁)
全方位審視內部控製(doc 13頁)內容簡介
一、內部控製不同階段
內部控製是組織為了控製資源,實現管理目標而自發的一種管理行為和方式。內部控製的概念是審計人員為了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成本,從組織已有的內部管理中概括出來的;內部控製理論研究的發起者也是審計人員,因此多數內部控製是從注冊會計師執行內部控製審核的角度定義的,內部控製理論的發展也與審計密切相關。理論上認為內部控製經曆了四個階段:內部牽製、內部控製製度、內部控製結構和內部控製整體框架。
內部牽製思想以賬目間的相互核對為主要內容並實施崗位分離,主要目的是確保賬目正確無誤。內部控製製度思想認為內部控製應分為內部會計控製與內部管理控製兩個部分。前者的目的是保護資產、檢查會計數據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後者的目的是提高經營效率,促使有關人員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針。以上兩個階段是從目標、控製措施方麵對內部控製進行的定義。由於第二個階段擴大了內部控製的範圍,導致第三階段必須從更高、更係統的角度定義內部控製。所以第三階段以內部控製結構取代了內部控製製度。內部控製結構的概念認為,“內部控製結構包括為合理保證組織特定目標的實現而建立的各種政策和程序”,並明確了內部控製結構的內容為控製環境、會計製度和控製程序三個方麵。第四階段則進一步係統地整合了內部控製結構的概念,提出內部控製整體框架,認為內部控製是由董事會、經理階層和其他員工實施的,為營運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相關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標的達成而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其構成要素來源於管理階層經營組織的方式,並與管理過程相結合,具體包括:控製環境、風險評估、控製活動、信息和溝通、監督五個部分,每個組成要素適用於所有的目標類別,每一個組成要素與每一個目標都相關。
..............................
用戶登陸
內部控製熱門資料
內部控製相關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