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銀行內部信用評級係統(doc 7頁)
某銀行內部信用評級係統內容提要:
一個有效的銀行內部信用評級體係應該是客觀地、科學地、全麵地反映客戶的信用情況。信用等級的確定應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信用評級係統應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1.評級的對象(層次性):信用評級可分為對債務人(Obligor)和對其對應的信用工具(facility)兩方麵的評估。一個合理,有效的銀行內部信用評級係統應同時對這兩方麵評級,即信用評級可分為兩層①對債務人綜合財務狀況和償還非特定債務能力的綜合評估。②對信用工具的具體特點如抵押,擔保、優先級別、受保障程度的考察。在第一層可以確定債務人的違約概率PD,在第二層可以確定損失發生時的一些參數,如清償率,這是在債務人評級基礎上進行的。債務人可以有不同的債項,這些債項的級別有可能各不相同。
2.評級目的:通常不同的評級目的得出的評級結果不一樣,如評級時可以有兩種考慮①考慮目前情況②考慮在整個信用持續期的總體情況。這決定於不同的評級目的。
當評級主要為是否放貸或投資提供決策支持時,要求從整個信用持續期考慮其信用狀況,評級以信用持續期的最差情況為準。信用評級在持有期內不再變化,除非發生較大的有長期影響的變化。
當評級主要為分配資本金、貸後管理時,考慮目前情況的方法更合適。信用分析區間通常為1年,針對債務人當前狀況和1年之內的變化情況進行信用評級,這樣對銀行貸後的信用風險管理有效。通常的信用風險計量模型常采用這種評級結果作為模型的參數輸入。雖然不同的銀行對信用評級的考慮各不一樣,但信用評級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是應能反映債務人的財務狀況、企業的運作表現狀況和承受非預期的不利因素影響的能力。
3.信用級別的科學設置:信用評級的結果是得到一個字母或數字的符號。我們依據這些符號來對信用風險作量化分析,一個有效銀行內部信用評級係統對信用級別的設置有兩方麵的要求。一方麵是這些符號能合理按風險特征的不同區分各債務人及信用工具,評級符號的數量應滿足對信用風險充分區分前提下盡可能的少,評級細分有利於更準確的分析信用風險,但相應的操作成本也會更大。不同的銀行麵對的客戶,開展的業務各不一樣,評級符號數量也各不相同,但其設置必須結合實際,一般從幾個到幾十個不等。
另一方麵,由評級符號應能得到更多的信息。評級結果隻是一個符號,本身隻有排列順序的區別,必須將每一評級分類同違約概率等風險特征聯係起來,這背後是基於對數據的統計分析。與信用級別聯係的統計分析主要有2個方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