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零售業供應鏈管理beta(doc 14頁)
國際零售業供應鏈管理beta(doc 14頁)內容簡介
國際零售業供應鏈管理beta內容提要:
1 國際零售業企業和我國零售業企業現狀分析
近年來,美國的沃爾瑪、普爾斯馬特、法國的家樂福、荷蘭的萬客隆、日本的伊藤洋華堂、馬來西亞的百盛等國外著名零售企業紛紛登陸中國,它們以規範的服務、特殊的營銷手段拉住了中國消費者的心,銷售額及市場占有率扶搖直上。這與中國國內大型零售業的普遍不景氣、甚至關門大吉的情況,形成了戲劇性的對比。如今我國已成功加入WTO,可以預料未來國外零售企業會大舉登陸中國市場,這將使國內零售企業麵臨更強的市場競爭壓力和更加嚴峻而殘酷的挑戰。
1.1 國內零售業企業現狀分析
我國由於曆史的原因,傳統商業主要是以國營百貨商店為主體,國內目前零售業50強中,百貨商店占到60%,且零售業中絕大多數企業都是中小型企業且單體經營,它們占到我國商業企業的85%左右,雖然大型百貨商店與西方國家一樣處於成熟期,但連鎖店、超級市場、購物中心等正處於創新期,經驗欠缺,尤其是在多種業態的組合運用更是如此。而在西方國家曆時130年的五次零售業革命,(即百貨商店、連鎖商店、超級市場、購物中心、無店鋪銷售),使零售商品流通領域已經由業態單一的狀態轉變為多種業態組合的格局,並且各種業態布局有序,分工明確,各具特色,共同發展。隨著美國和歐洲的幾大實力雄厚的商業集團進入我國商業零售領域,這勢必會對我國商業零售業帶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給國內商業企業帶來的心理壓力遠遠大於實際的壓力。
麵對國外大型零售企業的進入,我國內零售企業從2001年年底開始加速規模擴張,2002年是我國零售行業整合的年頭,繼2001年上海聯華攜手西單、華潤入主萬佳之後,開始向更深層次的合作競爭邁進,連續三年位列中國零售業榜首。聯華從2001年4月啟動全國戰略,已經一氣把5個賣場空降到了濟南、天津、泰州、合肥和蕪湖。接下來又在東部走廊和中部地區的25個省市,聯華又各開了20個大賣場。按照戰略規劃,到2005年,目前的600多家聯華便利店將再增長5倍,3200家店將像撒胡椒粉一樣撒遍大江南北,其中華東1900家、華南800家、東北300家、西北200家。聯華圖謀讓便利網覆蓋幾乎所有一級城市,聯華便利店平均每天有一家開張,去年的開店數達到350家以上,但過度的規模擴張使很多問題也隨之出現。目前國內零售市場的過度競爭使零售業利潤率大幅下降,聯華想要從友誼或銀行拿來的有限資金和每年2%左右的利潤回報來支持自己的高速擴張,難度不小。在這樣的競爭態勢下,資金短缺曾數度影響聯華超市的網絡擴張與營業收入,使其叫苦不迭。而去年華融超市的關門就向市場發出了一個信號。在1997年曾經盛極一時的華融超市由於在資本金不足的情況下瘋狂擴張,導致了資金鏈斷裂破產。對此,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年前在天津對國內零售企業爭先恐後地搶地盤、開分店行動提出警告。她說,規模擴張與效率提升同等重要,零售企業在防止被餓死的同時,更要防止被撐死,必須避免盲目擴張。她提醒企業不要盲目連鎖。擴張決不僅是量的增加,更重在質的提高。如果隻有相同的店名、店貌,而沒有標準化的商品和服務,也依然是分散經營,成本高、效率低、流量有限,根本無規模效益可言。因此,國內零售企業在擴張的同時必須加強自身的管理,跑馬圈地沒有問題,追求規模也符合常理,我國的零售企業,做大,情結很重,但規模不等於效益,規模也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在規模的背後,還有更重要的東西,即能力競爭更重要。如果不能先做強再做大,那麼隨著3年後我國對外資零售業的全麵放開,我國國內零售企業也將麵臨更大壓力。
..............................
1 國際零售業企業和我國零售業企業現狀分析
近年來,美國的沃爾瑪、普爾斯馬特、法國的家樂福、荷蘭的萬客隆、日本的伊藤洋華堂、馬來西亞的百盛等國外著名零售企業紛紛登陸中國,它們以規範的服務、特殊的營銷手段拉住了中國消費者的心,銷售額及市場占有率扶搖直上。這與中國國內大型零售業的普遍不景氣、甚至關門大吉的情況,形成了戲劇性的對比。如今我國已成功加入WTO,可以預料未來國外零售企業會大舉登陸中國市場,這將使國內零售企業麵臨更強的市場競爭壓力和更加嚴峻而殘酷的挑戰。
1.1 國內零售業企業現狀分析
我國由於曆史的原因,傳統商業主要是以國營百貨商店為主體,國內目前零售業50強中,百貨商店占到60%,且零售業中絕大多數企業都是中小型企業且單體經營,它們占到我國商業企業的85%左右,雖然大型百貨商店與西方國家一樣處於成熟期,但連鎖店、超級市場、購物中心等正處於創新期,經驗欠缺,尤其是在多種業態的組合運用更是如此。而在西方國家曆時130年的五次零售業革命,(即百貨商店、連鎖商店、超級市場、購物中心、無店鋪銷售),使零售商品流通領域已經由業態單一的狀態轉變為多種業態組合的格局,並且各種業態布局有序,分工明確,各具特色,共同發展。隨著美國和歐洲的幾大實力雄厚的商業集團進入我國商業零售領域,這勢必會對我國商業零售業帶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給國內商業企業帶來的心理壓力遠遠大於實際的壓力。
麵對國外大型零售企業的進入,我國內零售企業從2001年年底開始加速規模擴張,2002年是我國零售行業整合的年頭,繼2001年上海聯華攜手西單、華潤入主萬佳之後,開始向更深層次的合作競爭邁進,連續三年位列中國零售業榜首。聯華從2001年4月啟動全國戰略,已經一氣把5個賣場空降到了濟南、天津、泰州、合肥和蕪湖。接下來又在東部走廊和中部地區的25個省市,聯華又各開了20個大賣場。按照戰略規劃,到2005年,目前的600多家聯華便利店將再增長5倍,3200家店將像撒胡椒粉一樣撒遍大江南北,其中華東1900家、華南800家、東北300家、西北200家。聯華圖謀讓便利網覆蓋幾乎所有一級城市,聯華便利店平均每天有一家開張,去年的開店數達到350家以上,但過度的規模擴張使很多問題也隨之出現。目前國內零售市場的過度競爭使零售業利潤率大幅下降,聯華想要從友誼或銀行拿來的有限資金和每年2%左右的利潤回報來支持自己的高速擴張,難度不小。在這樣的競爭態勢下,資金短缺曾數度影響聯華超市的網絡擴張與營業收入,使其叫苦不迭。而去年華融超市的關門就向市場發出了一個信號。在1997年曾經盛極一時的華融超市由於在資本金不足的情況下瘋狂擴張,導致了資金鏈斷裂破產。對此,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年前在天津對國內零售企業爭先恐後地搶地盤、開分店行動提出警告。她說,規模擴張與效率提升同等重要,零售企業在防止被餓死的同時,更要防止被撐死,必須避免盲目擴張。她提醒企業不要盲目連鎖。擴張決不僅是量的增加,更重在質的提高。如果隻有相同的店名、店貌,而沒有標準化的商品和服務,也依然是分散經營,成本高、效率低、流量有限,根本無規模效益可言。因此,國內零售企業在擴張的同時必須加強自身的管理,跑馬圈地沒有問題,追求規模也符合常理,我國的零售企業,做大,情結很重,但規模不等於效益,規模也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在規模的背後,還有更重要的東西,即能力競爭更重要。如果不能先做強再做大,那麼隨著3年後我國對外資零售業的全麵放開,我國國內零售企業也將麵臨更大壓力。
..............................
用戶登陸
零售行業熱門資料
零售行業相關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