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大會計本科資料(doc 13頁)
- 所屬分類:
- 財務會計
- 文件大小:
- 201 KB
- 下載地址:
- 相關資料:
- 會計
中央電大會計本科資料(doc 13頁)內容簡介
中央電大會計本科資料內容提要:
簡述我國收入分配的實際情況(城鄉、居民、地區、行業等),分析產生分配不公的原因。
(1)我國收入分配的實際情況
現階段收入分配的總體狀況有四個顯著特點:其一,居民收入普遍增加,各個階層群體都獲得了改革帶來的實惠,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其二,城鄉、地區、行業之間及其內部幾乎毫無例外地存在著收入差距;其三,在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內又普遍地存在著嚴重的平均主義;其四,收入分配秩序混亂,非常態收入特別突出。進一步衡量社會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常常運用相對收入不平等分析方法,如“洛倫茲曲線”與“基尼係數”。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內部的基尼係數從1978年的0.16上升到1995年的0.28,尚處於合理區間,說明盡管這些年城市有一部分暴富,但大多數居民的收入差距尚不顯著。農村內部的基尼係數從1978年的0.21上升到1995年的0.34,表明農村由於各個家庭成為獨立經濟主體,收入分配差距比城市要高,全國基尼係數從1978年的0.317上升到1995年的0.445,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且比城市農村基尼係數要高出許多,顯示出城鄉差距目前仍較大,且改革開放以來,這一差距是擴大了,更為重要的是,農村、城市、全國的基尼係數都呈擴大趨勢。
我國收入分配不公平主要體現在三方麵:
①城鄉收入差距
中國的城鄉差距在世界上是最高的。按國際一般的情況,當經濟發展水平在人均GDP為800—1000美元階段,其他國家城鎮居民收入大體上是農村居民收入的1.7倍,而我國這一比例遠高於其他國家,並且呈不斷增大的趨勢。
②行業收入差距
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也是個老問題。 這其中的兩個主要原因第一是壟斷經濟造成了行業之間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如電力、電信、煙草、金融、保險、民航、鐵路等行業,職工平均貨幣收入加實物分配等,明顯高於其他行業。壟斷性經營行業(如金融、郵電等)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業務量突飛猛進,獲得了高額利潤,並把其中一部分以不同形式分配給職工,職工收入有較大幅度的增長;而一些依靠財政補助的基礎性行業(如農林牧漁業和地質水利業)和一些充分競爭性行業(如社會服務業、餐飲業和建築業)由於補貼減少和利潤下降,從業人員收入減少。第二是行業間的收入分配開始向科學技術含量高的行業和新興產業傾斜。一些傳統行業、勞動密集型行業和競爭較充分行業的收入在相對下降,其他如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房地產業、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普通高校、商業經紀與代理業等行業、部門職工的工資增長速度都排在前列。腦力勞動者、技術密集領域的勞動者、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勞動者的收入正在迅速提高。
③地區收入差距
地區之間的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拉大。上海和北京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幅度相對較快,平均每年要比上一年多增加1.57個百分點,而山西和河南卻隻比上年多增加0.25個百分點。近年國家對中西部地區開發的力度有所加大,促進了使中西部地區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和中西部農村居民收入的較快增長。
(2)分配不公產生的原因
①政策上的誤區
我國城鄉差距之所以顯著,這與政府長期的認識和采用的政策有較大的關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裏,為了支撐工業的發展,國家采用人為的方式使資源從農業向工業轉移。同時政府不允許農民“進城”,認為如果允許農民“進城”的話,可能導致現有城市規模急劇膨脹,引發許多社會問題,而且,政府要給城市居民各種補貼,大量農民“進城”,政府將不堪負擔。事實上,這種政策將城鄉割裂開來,導致大量的勞力擠在土地上謀生,使農業生產效率低下,反過來又束縛了工業的發展。當前農村消費市場啟動不了就說明了這一問題。其它國家發展的實踐告訴我們,現代化的過程也是城市化的過程,政府如果限製城市化,經濟將永遠停留在二元結構上。
②製度轉型中的不合理收入。政府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是對的,也極大的激勵了生產力的發展,問題在於許多人似乎忘了先富的前提條件是“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1984年,我國開始對國有企業進行改革,但同時伴生的竟是國有資產流失,損了國家而肥了一小撮“內部人”,特別是股份製改造,在一些地方竟成了社會主義公有製的最後一次“免費午餐”。這些年,因為監督機製缺位,甚至是權力的介入,產生大量黑色收入,導致一部分人暴富,為廣大人民深惡痛絕。另外,還有一些介於合法與非法之間的“灰色收入”。西方把這種因享有特權而獲得的額外利益的現象稱為尋租行為。尋租泛濫,很多人產生嚴重的不平等。這些不合理收入,使一些人站在較高的起點上,在新一輪的角逐中,進一步擴大了貧富差距。
③改革中的一些正常因素也加快了收入差距的擴大。分配體製的改革,首先要破除的就是平均主義,這必然會帶來收入差距的變化。尤其是要建立市場經濟,每個經濟主體都根據在市場中的貢獻獲取相應的報酬,無論是按勞分配還是按生產要素分配,各主體的市場參與能力不同,所得的收入當然有區別。
..............................
簡述我國收入分配的實際情況(城鄉、居民、地區、行業等),分析產生分配不公的原因。
(1)我國收入分配的實際情況
現階段收入分配的總體狀況有四個顯著特點:其一,居民收入普遍增加,各個階層群體都獲得了改革帶來的實惠,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其二,城鄉、地區、行業之間及其內部幾乎毫無例外地存在著收入差距;其三,在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內又普遍地存在著嚴重的平均主義;其四,收入分配秩序混亂,非常態收入特別突出。進一步衡量社會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常常運用相對收入不平等分析方法,如“洛倫茲曲線”與“基尼係數”。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內部的基尼係數從1978年的0.16上升到1995年的0.28,尚處於合理區間,說明盡管這些年城市有一部分暴富,但大多數居民的收入差距尚不顯著。農村內部的基尼係數從1978年的0.21上升到1995年的0.34,表明農村由於各個家庭成為獨立經濟主體,收入分配差距比城市要高,全國基尼係數從1978年的0.317上升到1995年的0.445,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且比城市農村基尼係數要高出許多,顯示出城鄉差距目前仍較大,且改革開放以來,這一差距是擴大了,更為重要的是,農村、城市、全國的基尼係數都呈擴大趨勢。
我國收入分配不公平主要體現在三方麵:
①城鄉收入差距
中國的城鄉差距在世界上是最高的。按國際一般的情況,當經濟發展水平在人均GDP為800—1000美元階段,其他國家城鎮居民收入大體上是農村居民收入的1.7倍,而我國這一比例遠高於其他國家,並且呈不斷增大的趨勢。
②行業收入差距
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也是個老問題。 這其中的兩個主要原因第一是壟斷經濟造成了行業之間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如電力、電信、煙草、金融、保險、民航、鐵路等行業,職工平均貨幣收入加實物分配等,明顯高於其他行業。壟斷性經營行業(如金融、郵電等)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業務量突飛猛進,獲得了高額利潤,並把其中一部分以不同形式分配給職工,職工收入有較大幅度的增長;而一些依靠財政補助的基礎性行業(如農林牧漁業和地質水利業)和一些充分競爭性行業(如社會服務業、餐飲業和建築業)由於補貼減少和利潤下降,從業人員收入減少。第二是行業間的收入分配開始向科學技術含量高的行業和新興產業傾斜。一些傳統行業、勞動密集型行業和競爭較充分行業的收入在相對下降,其他如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房地產業、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普通高校、商業經紀與代理業等行業、部門職工的工資增長速度都排在前列。腦力勞動者、技術密集領域的勞動者、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勞動者的收入正在迅速提高。
③地區收入差距
地區之間的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拉大。上海和北京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幅度相對較快,平均每年要比上一年多增加1.57個百分點,而山西和河南卻隻比上年多增加0.25個百分點。近年國家對中西部地區開發的力度有所加大,促進了使中西部地區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和中西部農村居民收入的較快增長。
(2)分配不公產生的原因
①政策上的誤區
我國城鄉差距之所以顯著,這與政府長期的認識和采用的政策有較大的關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裏,為了支撐工業的發展,國家采用人為的方式使資源從農業向工業轉移。同時政府不允許農民“進城”,認為如果允許農民“進城”的話,可能導致現有城市規模急劇膨脹,引發許多社會問題,而且,政府要給城市居民各種補貼,大量農民“進城”,政府將不堪負擔。事實上,這種政策將城鄉割裂開來,導致大量的勞力擠在土地上謀生,使農業生產效率低下,反過來又束縛了工業的發展。當前農村消費市場啟動不了就說明了這一問題。其它國家發展的實踐告訴我們,現代化的過程也是城市化的過程,政府如果限製城市化,經濟將永遠停留在二元結構上。
②製度轉型中的不合理收入。政府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是對的,也極大的激勵了生產力的發展,問題在於許多人似乎忘了先富的前提條件是“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1984年,我國開始對國有企業進行改革,但同時伴生的竟是國有資產流失,損了國家而肥了一小撮“內部人”,特別是股份製改造,在一些地方竟成了社會主義公有製的最後一次“免費午餐”。這些年,因為監督機製缺位,甚至是權力的介入,產生大量黑色收入,導致一部分人暴富,為廣大人民深惡痛絕。另外,還有一些介於合法與非法之間的“灰色收入”。西方把這種因享有特權而獲得的額外利益的現象稱為尋租行為。尋租泛濫,很多人產生嚴重的不平等。這些不合理收入,使一些人站在較高的起點上,在新一輪的角逐中,進一步擴大了貧富差距。
③改革中的一些正常因素也加快了收入差距的擴大。分配體製的改革,首先要破除的就是平均主義,這必然會帶來收入差距的變化。尤其是要建立市場經濟,每個經濟主體都根據在市場中的貢獻獲取相應的報酬,無論是按勞分配還是按生產要素分配,各主體的市場參與能力不同,所得的收入當然有區別。
..............................
用戶登陸
財務會計熱門資料
財務會計相關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