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胭脂魚資源現狀及其資源恢複途徑的探討(doc 6頁)
- 所屬分類:
- 農業與畜牧
- 文件大小:
- 68 KB
- 下載地址:
- 相關資料:
- 資源
1 主要工作方法
2 研究結果
3 胭脂魚資源恢複與增殖途徑的討論
胭脂魚 Myxocyprinus asiaticus(Bleeker)屬鯉形目 (Cypriniformes) 胭脂魚科或稱亞口魚科 (Catostomidae)。現知全世界約有該科魚類 13 屬 68 種[1],其中絕大多數種類分布於北美洲,僅亞口魚 (Catostomus catostomus)分布於亞洲東北部和北美洲西北部;胭脂魚分布於我國的長江和閩江,為我國也是亞洲特有種。因此,該魚在魚類係統分類和動物地理學上有著極為重要的研究價值;也由於其體型大,最大體重可達 40kg、體長 100cm 以上,以往在長江上遊的數量較多,而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
我國胭脂魚由 Bleeker(1864) 定名。之後進行研究的有 Nichols(1925、1943)、Kimura(1934)、Nelson(1948)[2],以及我國魚類學家張春霖 (1929、1930、1931、1933、1944)、方炳文 (1934)[3]、易伯魯 (1949)、劉成漢 (1964)、伍獻文等 (1979)、熊全沫和夏盛林 (1985)、丁瑞華 (1994) 等。由於胭脂魚幼魚和成魚在體形和體色上存在著較大差異,又因其自然獨立分布於長江和閩江兩大水係,曾被定為不同的亞種。隨著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和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目前較為一致的看法是我國的胭脂魚為一個單型種,沒有種或亞種的分化。
近幾十年來,由於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取得巨大發展的同時,也對在自然狀態下生活在我們周圍的眾多生物物種的生存,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造成很多物種的資源量下降,甚至滅絕,生物多樣性水平降低,胭脂魚的資源變化就是一個典型例證。胭脂魚曾在長江和閩江有過廣泛的分布,並有較大的產量,但近年來資源量急遽下降,現已被列為國家二類水生野生保護動物。
……
..............................